太倉滾燈
太倉滾燈是一種藝術形式,也是一種剛柔并兼的舞蹈- 區域:江蘇蘇州
- 類型:民俗
- 更新:2020-09-29 16:50
- 網友“擱淺的愛╯”分享
太倉滾燈是太倉民間的一種藝術形式,主要流行于江浙滬一帶,大多數舞者為男性,現也有許多女性加入,是一種剛柔并兼的舞蹈。
滾燈
圖片由網友“擱淺的愛╯”提供

滾燈為漢族民間節日中群眾自娛自樂的一種藝術形式,也是顯示村坊實力的競技表演。主要流行于江浙滬及江南農村地區。據史料記載,至少已有七百余年的歷史,南宋著名詩人范成大在詩中記述“擲燭騰空穩(小球滾燈),推球滾地輕(大球滾燈)”。清海鹽文人彭孫貽詩《輪燈》的小序中有“兒童縛竹為輪,展轉相環,旋轉飛覆,而燈不傾滅。壯士運之,衢中騰擲不休,曰滾燈”的描寫。
滾燈是一種集舞蹈、雜技、體育為一體的運動。舞者多為男子,以單人和雙人表演為主?,F發展演變到多人群體舞燈,亦有女子參加。滾燈作有戲球、纏腰、跳燈等動作組成,名目有白鴿生蛋、蜘蛛放絲、纏腰纏足中脫靴、金猴嬉球、日落西山、鯉魚卷水草、鵓鴣沖王等,集中了跳、滾、爬、竄、轉、旋、騰、躍、甩等多種剛柔相濟的體育、舞蹈動作,
漢族滾燈由九套二十七個動作組成。
滾燈的成就
西諺有云:“一個小丑進城,勝過一打醫生”?!稘L燈》是川劇中久負盛名的獨門絕技,川劇小丑劇的經典之作。語言詼諧刁鉆,不拘一格。演員反復運用“滾燈”技法,推動情節發展。由中國著名戲劇家、川劇燈戲第一人主演。此戲曾多次應邀于歐美及東南亞各國演出,受到廣泛贊譽。川內父老百看不厭,情節溫馨,有助夫妻和睦。處處捧腹,有延年益壽之果效。
滾燈的特點
滾燈主要由男性表演,滾燈表演要求有相當技巧,體力消耗大,具有一定的技巧性、競技性、娛樂性和藝術性。演員的各種造型和動作,時而舒展,時而驚險,氣氛熱烈,深受群眾喜愛?,F在收集到的滾燈動作有“鯉魚滾水草”、“白鶴生蛋”等近三十種。滾燈能強身健體,能娛樂,培養團結協作精神,活躍群眾的文化生活,增進社會和諧。目前,參與滾燈活動的人越來越少,處于瀕危狀態?,F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項目,給予搶救和保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現實意義。太倉滾燈傳承至今,除了繼承了傳統的表演藝術,近年來更是推陳出新,從表演形式、表演人群、音樂,甚至滾燈制作,都進行了積極的創新,排練了多種不同形式的滾燈節目,使滾燈表演更具有藝術性,也更好看了。原生態的滾燈表演形式比較簡單,重復表演而沒有創新,對觀眾來說,缺少了可看性,對滾燈的傳承發展不利,在意識到這一點后,作為傳承人的袁光華聯合一些文化界人士對滾燈表演開展了創新和探索。
滾燈的發展
這些年來,我市對于滾燈的傳承和發展,進行了各種新的嘗試,這些創新和探索,讓滾燈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展現出了別樣的光彩。在9月13日舉辦的長三角滾燈大展演中,將為觀眾送上男女青年滾燈、少兒滾燈、中老年滾燈、開場滾燈歌舞“舞動婁城”等節目,這些節目都是這幾年來太倉滾燈藝術發展和創新的結晶。
江蘇蘇州最新特產
您可能對下列燈也感興趣
- 網站聲明: 本站《太倉滾燈》由"擱淺的愛╯"網友投稿,僅作為展示之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