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宗面線
臺灣地道小吃- 區域:臺灣臺北
- 類型:美食
- 更新:2020-11-05 17:45
- 網友“ONLY”分享
阿宗面線是臺灣地道小吃,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主要原料為福建米面,其特點是色黑條細,筋韌爽滑,挑起來不斷條,清香利口。將精致的福建米面用溫水和成面團,取適量的面團放入面線床內壓入開水鍋中,煮熟后撈入溫水盆中,食用時在上面淋上海鮮、豬肉、菇類等澆頭拌食即可。冬可熱吃,夏可涼吃,有健胃消暑之功效。阿宗面線有200余個品種。阿宗面線集中地體現了臺菜豐盛的原料,精湛的技術和特殊的吃法,在國內外享有盛名。
圖片由網友“ONLY”提供
阿宗面線這家面線創立于1975年,賣的是大腸面線,雖然有一塊兒小店面,卻不提供座位,食客需端著碗,捧著燙嘴的面線或站或蹲,在騎樓下或馬路中間吃,蔚為壯觀。更怪異的是顧客經常大排長龍等待,再端著那碗面線到店家設在柱子旁邊的調醬臺,加一些符合自己口味的辣椒、蒜泥或烏醋。這小小的面線有人叫它面線糊,意謂面線如漿糊般黏稠,而且配料和面線都和在同一鍋里。面線里加了鮮蚵,叫蚵仔面線;若以大腸為澆頭,則稱大腸面線。
阿宗面線是創始人阿宗最初的吃飯招牌。當初阿宗老伯推著小車,在臺北大街小巷兜售自己制作的面線。在完成了原始積累后,阿宗終于在臺北西門町落了腳,有了一家小小的門面,打著自己的名頭,開了阿宗面線以及連鎖店,生意越來越好,品種也越來越多。
阿宗面線就是福建米面,上面淋著海鮮、豬肉、菇類……等澆頭。其特點是色黑條細,筋韌爽滑,挑起來不斷條,清香利口,讓人吃完之后還想再吃;其內容物包括手工制作的面線、柴魚 、筍絲以及豬大腸等材料。
以大腸為主要內容物的阿宗面線,在大腸的處理與烹調上十分有特色,其大腸是以鹵汁熬煮,所以每天開店前超過2個小時的處理過程是絕對不可少的。此外,由于阿宗面線的煮法是將鹵制好的大腸,放入以柴魚、面線熬煮的湯頭,澆上香菜、蒜泥,香味四溢,再加上特別調制的勁爆辣醬,味道酸酸、甜甜十分爽口。阿宗面線集中地體現了臺菜豐盛的原料,精湛的技術和特殊的吃法,在國內外享有盛名。
面線有人叫“面線糊”,意謂面線如漿糊般黏稠,而且配糶斗和面線都和在同一鍋里。面線里加了鮮蚵,叫“蚵仔面線”;若以大腸為澆頭,則稱“大腸面線”,如阿宗面線
制作時選用新鮮的米面并且講究現磨現做,過程分為和面、煮條、澆料三個主要程序。 1、和面:主要是兩個環節,一個是制青石水,選一塊雞蛋大小的青石用火燒紅,放入涼水中一激,“嗞喇”一聲,青石水就成了,舀一小碗徐徐灑入面盆再揉和成面團。據說加入這青石水,面線由此就筋韌耐嚼了。和別的面條可不一樣,面線不是用刀切出來的,把這一環節叫壓床子。把一根像粗木條凳似的木架子架在大鐵鍋上,一個漏斗狀的圓孔對著鍋,將和好的米面一快快揉成團塞入圓孔中,圓孔上方有個蓋,形如活塞,只等用力將那塞子壓下,條條細絲便入鍋,行話是“鍋開壓、鍋開打”。 2、煮面:把米面和成面團,將木制的面線床放在大鐵鍋上,上面壓著,下面水煮著,等這水一煮開就要打斷長條開始煮了。這煮面最講究火候,時間短了怕生,時間長了怕爛,這其中的精妙也是師傅們經過很長的實踐才能摸的透的。 3、加料:將面煮熟后撈入溫水>盆中,食用時在上面淋上海鮮、豬肉、菇類等澆頭拌食即可。
臺灣臺北最新特產
您可能對下列面線也感興趣
- 網站聲明: 本站《阿宗面線》由"ONLY"網友投稿,僅作為展示之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