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特產 青海 西寧

塔爾寺花架音樂

塔爾寺花架音樂,是塔爾寺正月法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群眾參與性最高的活動。 ...
  • 區域:青海西寧
  • 類型:民俗
  • 更新:2020-11-05 16:15
  • 網友“Gentl”分享

塔爾寺花架音樂是在塔爾寺酥油花制作和展出時演奏,用以烘托氣氛的特定音樂,產生于塔爾寺酥油花的儀式性需要。

塔爾寺花架音樂

塔爾寺花架音樂圖片由網友“Gentl”提供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圖片由網友“Gentl”提供

塔爾寺位于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魯沙爾鎮西南隅的蓮花山山坳中,是我國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塔爾寺花架音樂是在塔爾寺酥油花制作和展出時演奏,用以烘托氣氛的特定音樂,產生于塔爾寺酥油花的儀式性需要。在青藏高原大大小小眾多寺院中,塔爾寺的酥油花規模最大、最具特色、技藝也最為精湛,專為酥油花設立花架音樂也是塔爾寺所獨有。

“花架”即指酥油花架。在每年一度的正月法會上,青藏高原上的寺院都會展出酥油花。法會期間,成千上萬的信眾從四面八方趕來,轉經、祈禱、磕長頭、頂禮膜拜。法會從正月初八開始,到十七日結束。正月十五的晚上,塔爾寺舉行規模盛大的酥油花燈會。其時,寺院燈火通明,上、下花院分別在辯經院的南面和東北面搭建寬闊的長方形燈棚,將精心制作的酥油花架擺放在燈棚內。信眾和游客排隊依次經過酥油花架,駐足欣賞。緊鄰兩個酥油花燈棚搭建有樂棚,樂隊為酥油花燈會奏響音樂,氣氛莊嚴熱烈。

清代西寧縣令靳昂在《塔爾寺觀燈二十四韻》中描繪了塔爾寺酥油花燈會的情境:“寺在湟郡西南五十里。四山環迎,殿宇宏麗。住持番僧三千余眾,為前、后藏總匯之所。歲于上元日,摶五色酥油作佛像、樓閣、花鳥、蟲魚,炳耀陸離,備極工巧,層累尋丈,矗若錦屏。下列銅盞酥油燈,參差星布。屏凡二十四,燈以萬計。笳鼓動地,幡幢幕天。外藩蒙古及番漢頂禮,有不遠數千里來者。附近游人、商賈,蜂屯蟻集?!逼溲运钟突ㄖ谱鞴に囍詈退査滤钟突魰臒狒[盛況。民國時期西寧文人基生蘭在其編纂的《西寧府續志·志余》中也記載了塔爾寺的酥油花燈會:“西寧府屬各寺院,每年元宵節,皆燃酥油花燈,其中燈最多而花樣最奇者,莫若塔爾寺酥油燈。其花年年改變,所不變者唯左右較大佛像耳。每于一定地點搭棚兩處,上懸玻璃燈數十對,旁列花架數層,所有廟宇、宮殿、花卉、人物,皆以酥油制成。五光十色,惟妙惟肖。架前燃銅燈百千萬盞,光輝相映,笙簫和鳴。遠近觀者,人如山海?!倍叨甲⒁獾搅嘶芤魳?,《塔爾寺觀燈二十四韻》說“笳鼓動地”,《西寧府續志·志余》說“笙簫和鳴”,雖都只有簡單的四個字形容,但都反映了花架音樂的歷史狀況。

關于塔爾寺花架音樂究竟起源于何時,至今尚未發現相關的史料記載,甚至連口碑資料也非常少。按照通行的說法,塔爾寺每年一度的酥油花盛大花會,始于明萬歷年間,花架音樂的產生年代應在明清時期。

當音樂被用于某一宗教儀式的特定場合,并成為宗教儀式的一部分,體現宗教的教理和教義,其便在信眾眼中具有神圣性。

在藏傳佛教中,誦經、法舞和各種宗教儀式都有音樂的伴隨。藏傳佛教的寺廟音樂主要有3種:一種是誦經音樂,是寺院僧侶誦念經文時吟唱的聲樂音樂和誦念經文段落之間穿插的間奏性器樂音樂,或與誦念經文同步進行的伴奏性器樂音樂;第二種是在法事活動中,迎送活佛、寺廟大型活動等場合演奏的純器樂音樂;第三種是羌姆法舞,這是一種儀式性的樂舞。而花架音樂屬于其中的器樂音樂形式。

特定的宗教音樂可以帶給參加儀式的人更強的神圣感和莊嚴感,喚起聽者內心的升華,調整情緒,澄清雜念,增強儀式感。酥油花燈會的當天,成千上萬的信眾蜂擁而來瞻仰酥油花,花架音樂彼時既完成肅穆莊嚴氛圍的塑造,又使信眾獲得更好的宗教體驗。

塔爾寺酥油花院分為上、下兩個,各自擁有屬于自己的花架樂隊,即上花院的“杰宗增扎”和下花院的“果芒增扎”。歷史上,“杰宗增扎”和“果芒增扎”兩支花架樂隊的演奏是每年酥油花展的一大亮點,兩支花架樂隊一較高下,博得眾人的夸贊。在競技中,彼此的音樂水平更上一層樓。

花架音樂的主要樂器是笛子、管子、嗩吶、笙、云鑼,在人潮人海中,音樂聲壓不過人的聲音。如今,樂隊開始利用擴音話筒和音箱放大音量,或者提前將要演奏的音樂錄下來,到了正月十五的晚上再播放,而花架樂隊則在一旁隨著吹奏,跟著錄音機音樂節奏,烘托氣氛。

目前,塔爾寺花架樂隊的成員由藏族、土族和蒙古族僧人組成,年齡在20歲到50多歲之間?;軜逢牶蛢x仗樂隊都屬于寺廟樂隊。二者在功能上有重合,但各自建制和成員組成卻有著很大的不同?;軜逢牫蓡T專屬于上、下酥油花院,而儀仗樂隊的成員則屬于塔爾寺的顯宗學院、密宗學院、醫學院和時輪學院四大學院。從樂器上看,塔爾寺儀仗樂隊主要由大法號、剛洞、鼓、鐃鈸、大小镲、法螺、金剛鈴、金剛杵等組成,花架樂隊則是由笛子、管子、嗩吶、笙、云鑼、鼓、镲等樂器組成。笛子是樂隊的主奏樂器。

花架音樂在歷史上使用藏文工尺譜,它有3種功能:一是記錄誦經音調的樂譜,它用圖形符號來表示誦經音調與聲調的變化線條;二是記錄部分樂器的音調與節奏,它分別用了圖形符號和文字標記來表示樂器的音高、節奏及音色變化;還有一種則是用來記錄誦經音調與樂器同步吟誦和演奏的樂譜,它以圖形符號為主,加上注釋文字和數字,對誦經音調和樂器演奏進行綜合記錄,是一種比較復雜的樂譜。

花架音樂常用的樂譜有《昂格卻巴》(尤斯格日)、《南斯珀璋》(白木營)、《囊頓耶美瑪》(斯周)、《拉耶阿扎》(金錢落地)、《德欽崗日瑪》(德沁格日)、《卻元瑪》(綠麒麟)、《香香德悟》(順風點)、《尼旦卻昌》(閃桿金橋)、《拉里唄巴》(八仙)、《卻白拉毛》(八譜)這10首。另三首《太平》《金錢絲》《八男進寶》(音譯),已不知所蹤。

由于老藝僧的離去,現在花架樂隊已經沒人能識得傳統樂譜。而且,現在不像過去那樣由師父專門帶徒弟口傳心授,而是由寺管會把僧人組織起來,請湟中縣文化館的老師到寺院集中教授。樂隊使用的也是簡譜。樂僧們認為簡譜很方便。他們說,由于花架音樂每年只用一兩次,使用率很低,斷斷續續,因此大多數藝僧只會背奏一兩首曲子,有了簡譜后,其他曲子可以照著譜子吹。

青海西寧最新特產

您可能對下列音樂也感興趣

網站聲明: 本站《塔爾寺花架音樂》由"Gentl"網友投稿,僅作為展示之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盡快刪除。
欧美黄色美女影片,伊人一级毛片亚洲一级毛片,欧美va在线视频,丁香婷婷激情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