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道情
回響在絲綢之路上的民俗——甘谷道情- 區域:甘肅天水
- 類型:其他
- 更新:2020-11-05 16:15
- 網友“君臨”分享
作為一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的國家,我們的國家自然是有著各自各樣的、極富地方特色的產品和民俗了。今天我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甘谷道情,一起來看看吧~
圖片由網友“君臨”提供
甘谷道情
甘谷道情是流傳于甘谷城鄉的一種說唱音樂形式,因其旋律優美動聽,音樂風格自成一體,內容貼近百姓生活,演唱方式隨意自如而深受百姓的喜愛。多少年來,世代相傳,經久不衰。
道情流行于中國民間社會,作為一種宣揚道家思想的民間說唱藝術,是道教濟世度人的教化方式,是傳播道教教義思想的通俗說唱。它與道教有著密切的關系,歷來被稱為“黃冠體”(黃冠可能是指道人的裝束)。
學界對道情起源,較為普遍的觀點,認為道情源自唐代宮廷的“道曲”和“道調”。道教在唐代被尊為國家宗教,開始滲入國家禮樂文化,道曲和道調遂應運而生。
唐崔令欽《教坊記序》載:“我國家玄元之允,未聞頌德。高宗乃命樂工白明達造道曲、道調”。證明道曲、道調出現于唐高宗時期,是高宗崇道思想的產物。
學界還有一種觀點認為,道情在自身完善過程中應該是兩條腿走路,即一條是宮廷的“法曲道情”,一條是民間的“俗曲道情”,二者至少從漢代一直到明清時期,都是同步而行。
因為,道士們不可能在某一時期都集中于宮廷高墻之內大唱“法曲道情”,而另一時期有都散布于民間低詠“俗曲道情”,二者只是道情“雅”與“俗”的不同形式,兩者之間并沒有十分明顯的時間先后順序。如果一定要區分時間先后的話,也應該是先有“俗曲道情”,然后才會有“法曲道情”。
地處渭河中上游的甘谷,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也是我國縣制肇始之地。在中國歷史上屬于經濟、文化較為發達的地方。至漢唐時期,更是“絲綢之路”,“唐蕃古道”東段的必經之地。
歷史上道士傳道,云游天下,行走的線路,應該與當時商旅西行的線路基本相同,甘谷是其必經之地,甘谷道情傳入線路便一目了然。
在這種歷史文化背景之下,無論是“俗曲道情”還是“法曲道情”,道情作為道教文化傳播的重要手段傳至甘谷,是很自然的事情。甘谷道情從音樂特征、表現內容和形式來看,則更貼進于“俗曲道情”。
和其他藝術形式一樣,道情也在歷史的變遷之中逐漸趨向完美,表現形式也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且會打上地域特色的烙印。表演上也逐漸從隨口吟唱發展到有樂器伴奏。甘谷的道情藝人所用的樂器歷數千年,依然為簡板、漁鼓,古風古韻為人所嘆。
甘肅天水最新特產
您可能對下列道情也感興趣
- 網站聲明: 本站《甘谷道情》由"君臨"網友投稿,僅作為展示之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