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夯歌
一呼百應,氣勢宏大的夯歌- 區域:甘肅天水
- 類型:民俗
- 更新:2020-11-05 14:40
- 網友“浪味小仙女”分享
“打夯號子”,屬勸力即興山歌,其起源甚早?!痘茨献印さ缿枴罚骸敖穹蚺e大木者,前呼‘邪許’(yehu),后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倍嘁娪诮ㄖ莼蚝?,也可用于挽車上坡、挽舟上水等情勢下。號子節奏分明,音律舒展,層次感強,內容豐富,粗獷激昂,唱調簡練,朗朗上口。
圖片由網友“浪味小仙女”提供

“打夯號子”形式基本固定?!疤栕印狈譃閮晒潱呵肮潪椤盎ㄕ{”,是打夯時推選的領唱人唱的調子;后節為“跟腔”,即等領唱人唱完之后,其他人齊唱“哎嗨、吆喝”。前節內容不固定,可隨意變化,而后節內容基本固定。隨著號子一起,在工地上形成了邊打夯邊唱歌,邊唱歌邊打夯,歌聲夯聲相互交織,夯聲歌聲節奏合一,唱中夾白,有領唱、齊唱、對唱等。一呼百應,氣勢宏大。
詞格以七言四句居多,內容是歷史古今,天文地理無所不包。曲調風格不盡相同,但都節拍規整,節奏鮮明。演唱形式均為一領從合式。
號子曲目有《五黃六月下大雪》、《再打兩三墩》等
歷史來源
上世紀五、六時年代,豫東農村建房蓋屋同娶媳婦,聘姑娘一樣,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那時候沒有現在的機械化程度高,蓋房時的很多工序全部都是靠人工。打地基就是用一種叫做夯的工具,靠人力,一夯一夯地把地基打瓷實。
夯分為石夯和木夯。石夯就是用攆場用的石磙,也有用園形的石頭,用麻繩或者鐵絲在石磙兩端各捆綁上一根鐵锨把一樣粗細木棍。木棍多是用比較結實一些的槐木、棗木等等,石夯的兩端各站四個或六個人,眾人手抓木棍,勁往一處使,齊心協力將石磙高高的舉起來,待石磙落下時,重重的砸在地基上。
木夯就是用一根大約一到兩米高,直徑在三十之五十公分之間的木樁,粗端在下,細端在上。木樁下端固定一個鐵制園圈,鐵圈一周有十多個雞蛋一樣大小的圓環,用于系麻繩。木樁左右各固定有一根鐵锨把粗細的短木棍,用于喊(領)夯的人掌握夯下落的方向。夯體和兩邊的扶手也都是用比較瓷實一些的木頭。夯的一圈十多根麻繩分別有十多個人拽著,一旦喊夯人發出的口令,眾人拽緊麻繩,一起發力將夯從地下舉起來拋向高空,再有喊夯人掌握夯下落的姿勢和地點。木夯起的最高時可達一丈多高。
打石夯時,拉夯人站在夯的兩邊,成長方形。打木夯時,拉夯人圍繞著木夯站成一個圓圈。無論是石夯還是打木夯,都有喊夯人。只不過石夯的喊夯人需要親自拉夯,而打木夯時,喊夯人只需扶著夯體,掌握好夯下落時的方向即可,不用親自拉夯。
石夯和木夯它們的作用一樣,其目的都是把地基打實。它們的不同在于,石夯比木夯重,沒有木夯起的高,而且不好掌握方向。而木夯比石夯輕一些,兩邊各有一人專一扶夯,掌握夯下落的方向,雖然比石夯起的高,反而比石夯更加安全一些。無論是打石夯還是木夯,都是力氣活,大多是有年輕人干。打夯大量消耗體力,即使年輕人,干一段時間也要休息一會兒,人多的時候,就換另外一批人接著干。
打大夯時,多是有喊夯人唱出具有一定韻調的詞句,隨著撈夯人附和喊夯人的唱調,眾人齊聲附和一起發力將夯高高的舉起來。他們的唱與和,喊出的語言及曲調就是打夯號子。喊夯人喊出的曲調大致相同,詞句則沒有固定的語言模式。多是根據打夯時的具體情況,隨即編唱的。喊夯人是整個團隊的靈魂,所有拉夯人都要聽他的口令和指揮。為了鼓舞士氣,有時候,喊夯人在夯高起來的時候,還從夯下竄過,這叫鉆夯。鉆夯是有一定的危險性的,只有經驗比較豐富的人才敢這樣做。
夯歌特色
夯歌內容豐富,大體可以分為敘事、抒情兩大類。敘事類以一些傳統戲曲唱本為主。抒情類則可自由發揮,隨興演唱。
領唱高手一般都能即編即唱,且用詞詼諧幽默、風趣動人,極宜調動大家的勞動熱情。它曲式多樣,歌詞要求壓韻。
夯歌形式多樣,流傳廣泛,主要是以口頭形式傳唱,無需其他樂器配合,旋律簡單優美,朗朗上口,好記易學。歌詞多采用比興手法,不僅具有簡約美和質樸美,同時詼諧幽默,耐人尋味,引人入神。另處,又借鑒了民謠、曲藝、戲劇等藝術的形式,使表現力增強。不過,它傳承松散,無嚴格師承關系,多以在實踐中相互學習為主。
夯歌伴隨著勞動產生,而夯筑工具也因時代的變遷和勞作規模不同,樣式各異,主要分為木夯和石夯兩大類。木夯選擇堅實、沉重的茶木、棗木、櫪木為原料,主要有棒夯、捶夯、柱夯三種。石夯,人們習慣把它稱為“硪”。主要有抬夯、飛夯、天夯三種。
甘肅天水最新特產
您可能對下列夯歌也感興趣
- 網站聲明: 本站《甘谷夯歌》由"浪味小仙女"網友投稿,僅作為展示之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