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廣平
近代女作家- 【現代】
- 廣東廣州人
- 更新:2022-02-21 17:36
- 網友“咸蛋超人@”分享
許廣平是近代女作家,出生于晚清時期,早年在天津直隸第一女子師范學校預科學習,參加五四運動,后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學習,為魯迅的學生,后和魯迅先生同居,魯迅先生去世后,長期整理魯迅先生的文稿,還發表了魯迅的回憶作品《魯迅回憶錄》,是一名出色的女作家。
圖片由網友“咸蛋超人@”提供
許廣平
1898年出生,筆名景宋,廣東番禺人,祖籍廣東澄海。
1917年就讀天津直隸第一女子師范學校預科,擔任天津愛國同志會會刊《醒世周刊》主編,并在周恩來領導下參加了“五四運動”。
1923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國文系,成為魯迅的學生。
1927年1月,魯迅到中山大學任教,許任助教和廣州話翻譯,與魯迅在白云路租房同居;10月與魯迅到上海正式同居。
1929年,生子周海嬰。
1932年12月,與魯迅的通信集《兩地書》編輯出版。
1936年10月,魯迅與世長辭后,許廣平決心完成魯迅的未竟之業。
1937年4月,她將魯迅1934至1936年的雜文13篇編成《夜記》出版。又以三閑書屋名義自費出版了《魯迅書簡》的影印本及《且介亭雜文末編》等書。11月上海淪陷后,為了保護魯迅的全部遺稿及其他遺物,留在上海。
1938年4月,編成了《集外集拾遺》。同年8月,由胡愈之發起,許廣平、鄭振鐸等二十人組成“復社”,以“魯迅紀念委員會”的名義,在黨的領導和資助下,編輯出版了六百萬字的《魯迅全集》;同時,許廣平大無畏地投入了抗日斗爭。她積極為抗日將士募捐日用品、藥物和其他慰勞品,許廣平為《上海婦女》《婦女界》《上海周報》、《申報》副刊《自由談》、《文匯報》副刊《世紀風》等報刊雜志撰稿, 并發表了大量紀念魯迅的文章,以打破日本帝國主義的奴化宣傳。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揭開了太平洋戰爭的序幕。開進上海租界,許廣平在寓所被捕,關押在北四川路日本憲兵司令部,備受折磨,卻寧死不屈。最終在關押了76天之后,內山完造為她保釋。
1942年3月1日,許廣平得以釋放。但遭此迫害,雙腿已不良于行,頭發白了許多。
1945年12月,與馬敘倫等共同發起成立中國民主促進會,任常務理事。
1947年,被推選為上海人民團體聯合會常務理事。
1946年秋,將經征集到的魯迅書信手稿和抄件八百余封整理出版了《魯迅書簡》。接著又秘密北上,整理魯迅北平故居的手稿和藏書
1947年,擔任上海婦女聯誼會主席,積極為《民主》周刊等撰稿。
1948年10月,在黨組織的安排下,經香港秘密轉入解放區。
1949年后歷任政務院副秘書長、全國人大常委、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婦聯副主席、民主促進會副主席、全國文聯主席團委員等職務。
1968年3月去世
廣東廣州最新名人
- 網站聲明: 本站《許廣平》由"咸蛋超人@"網友投稿,僅作為展示之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盡快刪除。